您的位置:首页 > 新车 > 正文

虚实融合助力智能制造数字结对的实施逐渐成为可能

2022-09-21 17:58:55   来源:汽车时代

最近几年来,由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结对的实施逐渐成为可能目前,数字结对已经广泛应用于工厂,交通,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尤其是智能制造领域

在百矿集团电解铝厂的车间里,整齐排列的电解槽里,正在发生剧烈的电化学反应最初,工人只能亲自检查和监控工业现场现在,广域明道已成功帮助百矿集团建设电解铝数字化双胞胎工厂,使现场工人在电脑屏幕上实时掌握车间人员,物流,设备,质量,安全等现状

明道建设的电解铝广域数字化双生工厂,通过三维建模,构建契合业务场景的指标体系,构建电解车间,整流器,空压站,锅炉,汽轮机等虚拟模型,打造数字化双生全场景一站式可视化同时,基于IIoT平台,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关键设备的预测性维护,提前发现和预警设备安全问题,辅助运营决策,既保证了操作人员的生产安全,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为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找准转型突破口,打造数字化双工厂。

电解铝是百矿集团的重要产业,年产能130万吨不过电解铝也是耗能大户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电解铝厂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生产和资源配置,实现绿色低碳生产

电解铝是典型的流程型行业,设备种类繁多,工艺复杂,劳动条件恶劣,环保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整体生产组织缺乏灵活性如何借助数字技术为行业向高科技,低环境负荷赋能,成为百矿铝业不得不面对的关键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践,让百矿找到了突破口

自2021年以来,广域明道对百矿电解铝全生命周期进行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整合了AIoT技术能力,并为其建设了一体化的数字化双胞胎工厂实现了工厂空间精确监控,工艺流程模拟,设备寿命预测与维护,双碳能源减排等主要业务功能,基本实现了可视化,虚拟验证,模拟预测等关键目标

首先,基于广域明道的Geega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工厂设备生产要素的数据采集,将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连接起来,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知识图谱,形成全厂。

白矿电解铝数码双生厂

可视化孪生工厂采用数字线程技术表达抽象模型,便于目标用户理解运行环境的直接对象模型,实现数据的远程同步可视化,打破时间,空间和层级的限制,便于各业务周期人员的统一协作,从而提高工厂的整体管理效率明道R&D中心大数据部高级产品经理李海瑞说

其次,依托工业物联网,工业智能,工业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广域明道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交叉分析,实现设备故障的实时报警和设备寿命的预测性维护,帮助一线操作人员清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并通过历次故障处理方案的沉淀,及时给出专家级的操作指令,从而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和健康的精确控制

最后,依托吉利深厚的制造业背景,广域明道擅长通过数字技术沉淀工业知识和机理模型通过分析解决百矿电解铝不同场景,积累了有效的算法模型,打造了运行指标诊断app,电解槽工艺自优化app,槽修管理APP,阳极管理APP,出铝管理APP,智能配煤管理APP等一系列适用性较高的工业软件,帮助工厂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优化生产流程

白矿基地俯视图

虚实融合助力智能制造

在百矿铝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孪生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技术融合,以虚拟现实模仿现实,实现了工厂的可视化,透明化管理,改变了工人的传统工作模式,保障了车间设备和工业环境的安全,优化了管理和运营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效果日益显著

数字孪生作为目前最热门的数字技术之一,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Gartner连续三年将数字结对列为年度十大战略技术趋势,认为它将在未来五年产生颠覆性创新同时预测,到2021年,一半的大型工业企业将使用数字结对,从而将这些企业的效率提高10%

中国把数字结对技术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2019年以来,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数字结对技术的发展2020年,中国已将数字结对写入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今年以来,重庆,上海,广州,厦门,武汉等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元宇宙发展的指导性规划,其中普遍提到虚实融合助力智能制造,支持打造数字化双工厂,加快工业元宇宙发展进程

数字结对已经成为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能技术依托吉利36年的制造经验,明道较早布局数字孪生技术领域,建设了汽车数字孪生工厂,电解铝数字孪生工厂,电厂数字孪生工厂等,覆盖设计开发,制造,验证调试,智能决策与优化,设备运维,绿色回收等工厂全生命周期和价值链,并沉淀了一套成熟的数字化双胞胎实施方法论,形成全链路数据资产,实现资源动态配置,协同高效,降低企业管理运营成本

伴随着智能制造趋势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入数字化转型的大潮拥有深厚制造业底蕴和超前先进信息技术的广域明道,必将迎来更多机遇,与工业互联网产业同行,共同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实现发挥更大价值

点击展开全文。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