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现在是买车的好时候吗?

2025-04-01 13:03:48   来源:中青网阅读量:16384   

从“一口价”到“骨折价”,从零息贷款到优惠大礼包……近日,汽车市场花样繁多的促销方式,令很多欲购车的消费者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消费者在问:现在是买车的好时机吗?也有的消费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顾虑。

很多消费者认为,性价比是购车时考虑的一大因素。面对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市场优惠,很多消费者对市场上车型迭代太快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近2~3年,改款、推新款、车型迭代基本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主旋律。例如,某电动汽车在短短2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升级改款,最近推出的2025款与其2024款相比,不仅在动力性能上有所提升,单电机版和双电机版最大功率分别提升至310kW和580kW;而且采用激光雷达和双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算力提升幅度达到夸张的程度,还升级了智能座舱系统,这让刚买了2024款的车主叫苦不迭,感觉自己的车这么快就成了“老古董”。

类似的情况,在如今的汽车市场并不罕见。尤其是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产品迭代速度更快,也令消费者百感交集。常常是消费者前脚刚购买新车,后脚新款就带着更先进的技术和配置上市,老款车型迅速贬值。这种快速的升级换代,让消费者刚以补贴优惠买到新车,就面临车辆“过气”的尴尬局面。所以,尽管补贴的诱惑不小,但消费者也在担心,如果刚买了新车,随后就改款为更好的车型,自己是否能接受汽车快速贬值和技术更新带来的影响呢?

在担忧上述因素的同时,很多人还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红利”颇为看重。众所周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演进,新技术、新配置、新功能不断增加。在电动化方面,像近日比亚迪发布“超级e平台”,推出了全球首个电动汽车全域1000V整车架构,能够实现1兆瓦的充电功率,最快速度可实现充电5分钟行驶400公里,这样的充电速度,基本与燃油车加油的时间不相上下。该技术一经发布,便在行业内引发反响。与此同时,目前华为正在积极推广的液冷超充技术的目标也是“1秒钟充电1公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无疑都将使消费者受益。但是,这些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如果车上有了超级快充的配置,而目前相应配套超充基础设施不足,强大的技术能力还是无法全面落地,这也成为消费者购车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汽车智能化方面也有类似情况。今年,伴随着“全民智驾”潮流风起,众多车企都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智能驾驶,从无图智驾到城市道路NOA、高速公路NOA等,使得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智驾走向普及,成本也在逐渐下降。这种智能驾驶车型走向快速普及的态势,也使得消费者在“早买”还是“晚买”之间犹豫不决。不少消费者认为,虽然智能驾驶前景广阔,但在技术、成本、法规等多方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前,现在购车或许仍然难以真正享受到智驾带来的红利,这令消费者备感纠结。

从发展趋势看,汽车消费正在逐渐呈现出快速消费品的属性,这也成为一些汽车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原因之一。以往,汽车被视为耐用消费品,一辆私家车往往能开上十几年。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汽车特别是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车型开发周期大幅缩短。之前传统燃油车的换代周期一般是6~7年,而如今一些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周期最快已经不到2年,这使得消费者新购的车很快就会过时,从而加速了换车的频率。与此相适应,各车企也在加速推出新车,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车型设计,而是更注重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体验感、科技感等因素,而随着固态电池、智能驾驶升级功能的逐步落地,都将使得车型迭代更快、技术差距更明显。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消费者选择持币待购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毕竟谁也不想新车刚买不久,就因为技术更新或车型迭代而让自己的新车快速贬值。

除了上述因素,消费者购车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经济状况以及汽车技术及服务设施发展等多种因素。如果当前有实用的刚需,那么消费者肯定会优先考虑购车,如果更注重车辆的长期价值,或许会采取观望的态度。因此,现在是否是买车的好时机,很难简单地以“是”或“否”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汽车市场本身淘汰赛的逐渐加剧,市场竞争正在从“卷价格”转向“卷技术”“卷品质”“卷体验”,只有那些在智能化、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上有优势、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因此,汽车市场的胜负手也不再是“谁更便宜”,而是产品品质及差异化、个性化,以及“谁更可靠”和“谁更不可替代”。只有真正为消费者解决实际需求,全面消除其后顾之忧,才能让消费者购车更加随心、放心、安心。赵建国《中国汽车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