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宝马集团成为中国首批明确规划量产使用绿色汽车钢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2022-08-04 17:23:31   来源:汽车时代

日前,宝马集团与河钢集团在沈阳签署《共建绿色低碳钢供应链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绿色低碳汽车钢供应链:从2023年年中开始,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生产车型将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钢,与传统钢相比,这些低碳汽车钢的生产过程将减少10%至30%的二氧化碳伴随着钢铁行业创新技术的升级迭代,自2026年起,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开始在整车量产过程中使用河钢生产的绿色汽车用钢

这些绿色钢铁基于绿色电力和电炉工艺,其生产过程将逐步减少约95%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据目前的采购计划,宝马预计从2026年开始,每年在供应链中减少约2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宝马集团成为中国首批明确规划,量产使用绿色汽车钢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根据协议,宝马将成为河钢绿色低碳汽车用钢的第一家客户基于宝马对钢铁材料的低碳需求,双方将研发绿色低碳的汽车用钢铁材料,并完成相关认证此外,双方将在汽车钢铁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以完全透明的方式评估碳排放数据——包括从铁矿石开采到钢铁产品,从汽车钢材到汽车报废的所有阶段,碳排放数据都将被逐一记录双方还将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等负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对接交流机制,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

对于宝马集团来说,汽车行业的碳减排不仅仅意味着电力转型宝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侧重于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供应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欧洲,我们与两家钢厂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中国,我们选择与河钢合作,从2026年开始使用绿色汽车钢,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与钢铁行业联动减碳,是我们去年发起‘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后的重要进展,也是两个行业在绿色转型方面的突破性合作遵循家在中国的承诺,宝马希望与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通过创新技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中国的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在去年6月宝马集团中国首届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宝马集团联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就钢铁低碳转型,绿色购电,循环经济,绿色低碳标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绿色转型的四大挑战,与产学研各方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专题研究,实地考察等活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已就钢铁绿色转型,绿色购电等课题形成多份独立研究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供相关政策制定者参考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程研究员表示:企业是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点主体,是工业绿色转型和绿色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行业的方方面面,跨领域合作是大势所趋宝马集团与河钢集团的合作,为绿色汽车用钢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打开了一扇大门,意义重大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大军,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的减碳事业

创新赋能可持续供应链

据估计,生产一辆中型纯电动汽车所用钢材的碳排放量约占汽车供应链碳排放量的20%,仅次于生产高压电池和轻金属材料因此,绿色汽车钢的生产和使用是减少汽车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杠杆之一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博士表示:华晨宝马致力于与创新的本土供应商合作,推动可持续汽车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今天与河钢的合同为我们从供应链源头大幅减少碳排放铺平了道路简而言之,绿色汽车钢将有助于我们生产更环保的汽车,实现双方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将共同努力,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河钢集团率先发布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技术路线图,率先启动全球首个120万吨氢冶金示范项目,形成了以氢能产业化利用为代表的低碳冶金领先优势。

根据协议,河钢将按照既定进度完成工艺路径开发及相关认证脱碳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短期内利用氢基直接还原铁,实现现有转炉工艺汽车钢碳减排10%以上,中长期,新建电炉短流程可实现碳减排50%以上,2025年后,结合绿色电力等措施,电炉用绿色钢的工艺将逐步减少95%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

一匹马打头阵:360度可持续发展战略

宝马坚信,只有实现从最初的资源开采到最终的车辆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才能实现最基本的碳减排目标到2030年,宝马集团计划将自行车平均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比2019年降低40%,其中供应链端降低20%,生产端降低80%,使用端降低50%,此外,用于制造车辆的可回收和可重复使用材料的比例将从30%逐步增加到50%

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和遵守相关环境和社会公约出发,宝马集团致力于打造汽车行业最可持续的供应链比如第五代宝马eDrive电驱动系统,从设计开始就减少了对永磁体稀土资源的依赖,宝马一直在全球倡导负责任的资源开采,从2020年开始直接采购锂和钴,在中国,宝马集团与华友合作,实现动力电池原料的闭环回收和梯级利用,是宝马循环利用的典型案例

致力于生产最绿色的电动汽车,宝马集团将围绕360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合作伙伴开展跨行业合作,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点击展开全文。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