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车 > 正文

近50个品牌齐聚慕尼黑车展,中国新能源“出海”任重道远

2023-09-06 09:52:38   来源:汽车时代

如果说,有70多年历史的法兰克福车展代表了传统汽车的辉煌,那么作为“继任者”,即将在9月4日拉开帷幕的2023年慕尼黑车展,则肩负着向全球观众展示当下汽车行业转型与创新的重任。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从2005年首次亮相法兰克福参展算起,十几年来基本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在展会中充当“绿叶”,但随着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突飞猛进,如今以新能源为旗帜的中国品牌,在即将开幕的2023年慕尼黑车展中,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变,用气势十足的姿态,在“汽车发源地”展现出了领先的姿态。

根据初步统计,在2023年慕尼黑车展上,有近50个中国品牌参展,涵盖了整车、智能化、电动化以及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在最受关注的整车品牌中,除了MG、小鹏等“老熟人”以外,还有像零跑、阿维塔这样的“新面孔”。

此外,作为此次慕尼黑车展的一部分,由中国主导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也将于9月6日在慕尼黑举行,这也是该项活动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举行。不过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尽管当前已经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在与外国车企的竞争中赢得了领先优势,但是想要在欧洲市场取得更大的突破,仍要面临着多重挑战。

欧洲车企已感受到威胁

在以往的国际车展中,欧洲媒体和车企都惊叹于中国品牌带来的先进产品,以及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上落地的速度。就好像当年特斯拉要在中国建厂引得业界高喊“狼来了”的情况一样,如今的欧洲车企似乎对中国品牌也保持了同样的“恐慌”。

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品牌在此次慕尼黑车展上所表现出的强大影响力,突显出对欧洲老牌汽车制造商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

世界著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就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正在面临全新的风险,即入门级电动车市场,而目前欧洲品牌“几乎没有”提供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产品。与此同时,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来到慕尼黑也更加具有象征意义,让欧洲市场看到了中国品牌正在加速向海外扩张。

据统计机构JATO Dynamic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平均价格不到3.2万欧元,而对应的欧洲品牌产品均价则高达5.6万欧元。如此大的价格差距已经引起了不少品牌的警惕。

以MG品牌为例,目前其在欧洲市场中销售的两款纯电车型MG ZS EV和MG5 EV,都拥有着突出的性价比优势,也赢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对此,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就曾发出警告称,欧洲将面临来自中国廉价电动车的“入侵”。

不过尽管中国品牌拥有着价格优势,但也面临着包括物流、关税,以及认知在内的诸多问题。极氪欧洲首席执行官Spiros Fotinos就曾表示,物流、销售税、进口关税和满足欧洲认证要求都会增加销售成本。

品牌认知度仍有待提升

当前,除了MG品牌凭借着“先天优势”,在欧洲消费者心目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知名度外,蔚来、小鹏、比亚迪等中国品牌想要在欧洲取得发展,除了要考虑销售成本因素外,在品牌认知度,以及充分了解和满足欧洲消费者需求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据欧洲调查机构YouGov在针对德国消费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德国消费者知道比亚迪品牌,有17%的人听说过高端品牌蔚来,10%的人知道吉利领克,8%的人知道小鹏。不过对于特斯拉来说,知道该品牌的消费者比例高达95%,其中有10%的人会考虑购买一辆特斯拉作为自己的下一辆车。但在了解中国品牌的人中,只有1%或更少的人会考虑购买。

现阶段,为了提高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已有不少中国品牌已经在欧洲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和服务网络,通过多元化的品牌宣传与服务,让更多欧洲消费者了解和体验到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并且,还有不少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安全评级中也获得了五星成绩,以此来证明其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了更好适应欧洲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一些中包括长安、广汽等品牌已经在欧洲开设了设计中心,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喜好和趋势,并根据市场的特点进行产品的调整和优化。

除此之外,中国品牌借助常态化技术输出,也将为打开欧洲市场增添新的源动力。就在不久前大众集团宣布与小鹏和上汽进行深入合作后,捷达与零跑也传出了“牵手”的消息。并且根据海外媒体报道,Stellantis集团也正在考虑与一家中国新能源品牌展开合作,并寻求增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中国品牌已经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占据了绝对优势,未来这一优势也必将进一步扩大。作为燃油车时代的“霸主”,欧洲车企在面对转型的过程中,也已经意识到与中国合作才是当前的最佳方案。

随着2023年慕尼黑车展开幕的临近,在汽车行业转型的道路上,中国品牌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虽然彻底打开欧洲市场还尚需时日,但未来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进攻的主动权已经慢慢转移到了中国品牌手中。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汽车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